一、培养目标
总要求是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化学化工领域的高科技人才。其具体要求如下:
1.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熟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并具有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基本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招生对象
招收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人员。
三、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
(1)资源与新材料工程
①聚合物本身结构或聚集态结构及功能基因的引入对高分子性能的影响,聚合物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②功能大分子的分子设计,通过分子设计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的手段,功能大分子的合成及开发应用;③废弃物、污染物的资源化以及功能化学品。
(2)生物质材料加工工程
①具有产业化应用前景的生物质(油脂、淀粉、蛋白质及植物多酚等物质)的分离、纯化及分级方法和集成技术研究;②极端条件下(如高过载、高温、辐射)生物质改性机理及改性材料性能(如缓冲吸能、隔热)和特殊功能研究。
(3)固体表面、界面行为研究与应用
①聚合物疏(疏水/疏油)性表面结构设计、调控与应用;②聚合物分离、隔离、包装膜结构与制造工艺;③复合材料界面与聚合物功能化、高性能化应用。
2.化学工艺
(1)绿色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
①聚丙烯酸钠系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②新型、安全、高效、低毒的现代农用化学品制备工艺及应用技术。③高功能丙烯酸,聚氨酯类环保涂料。
(2)聚合反应工艺
①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②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③聚合物的改性方法、加工工艺研究。④高性能有机硅树脂及其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3)有机硅系列产品合成催化工艺
①绿色法合成有机硅,实现低污染的清洁生产;②超微孔负载催化剂及其应用。
3.生物化工
(1)农产生物质材料化和精细化利用
①生物可降解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应用;②环境友好生物塑料的制备与应用;③生物医用纳米纤维的研究。
(2)农用绿色精细化学品开发与应用
①绿色有机硅农药增效剂的制备及其产业化;②农药缓释增效技术的开发与应用;③水基农药复合增效技术及机理。
(3)油脂及类脂衍生化学品与应用
①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利用;②类脂物的开发利用
4.应用化学
(1)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合成与高效利用
①研究饲料添加剂稳定化的理论与技术,探讨配位理论和微胶囊技术在饲料添加剂制备中的应用;②研究新型高效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开发抗应激的绿色饲料添加剂;③饲用脂质体制剂的研究。
(2)天然资源加工利用
①天然活性产物喜树碱生物合成,提取及喜树综合利用的研究;②以细胞模型等筛选天然物质的的活性成分、提取天然物质的有效成分;③白花蛇舌草、紫苏、白毛茶等天然植物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3)农副产品综合利用
①蓖麻粕及壳聚糖的化学改性与利用研究;②超声、电场、微波等外力场用于农副产品深加工;③环境友好型生物汽油、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的制备研究。
5.环境化工
(1)环境化学
研究有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在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土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化学转化,产生的效应和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2)农用化学品与环境
研究农用化学品(肥料、农药、农用生物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等)的环境效应及其环境友好型农用化学品的研发与应用。在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料、高吸水性树脂、污染土壤修复(调理)剂等研发与应用方面特色和优势明显。
(3)废弃物资源与能源化
研究工农业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能源化利用。在固体废弃物生物降解型功能材料、新型肥料、高吸水性树脂、畜禽粪便处理与能源化(沼气)方面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4)环境功能材料
重点研究污染控制的高效光催化材料、吸附材料、新型环境替代材料等,在水环境污染净化材料(免烧电气石生物陶粒、廉价生物吸附剂)的研制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5)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
重点研究土壤、水体中有机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在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村镇污水以及土壤、水体生态修复等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
四、学分、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应修满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26学分,专业必修环节不少于6学分。研究生一般应在一年级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二年级开始进入实践、研究及论文撰写阶段。
五、培养方式
1.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培养原则,稳步推行和实施寓“宽泛知识教育”“科研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于一体的新的培养模式。
2.实行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并重的原则。硕士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专门知识,又要通过撰写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采取导师负责与教研室(研究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提倡不同学科的专、兼职导师组成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4.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科研试验及参观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试验分析等结合起来,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授课、作专题报告,派出部分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或进行科学实验研究。
六、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即必修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非学位课程(即选修课程,包括公共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补修课程等三部分组成。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需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两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的考核以百分制计分,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英语符合免修条件且申请免修的,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60分为合格。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3年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表》。
七、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由学术活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四部分组成,以“通过”或“不通过”予以评定。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在答辩前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校内外的学术活动,鼓励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每次活动要有至少500字的总结报告,注明学术活动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报告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经学科导师组认定后,记2学分。
2.教学实践(1学分)
教学实践主要是以本科生为对象开展试讲、辅导课堂讨论、批改作业、指导实验和辅助指导本科生创新基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由导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1学分。
3.社会实践(2学分)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了解国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包括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与社会服务等。由导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查,考查合格记2学分。
4.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学分)
硕士生应积极搜集和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熟悉本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撰写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考查合格记1学分。
选题应对学科或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应注重可行性和创新性,工作量要适度。选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内完成,研究生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八、学位论文
根据“硕士生以课程、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生应有1.5年时间来完成学位论文。
1.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包括选题和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按照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2017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的题目及技术路线应在认真做好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确定。论文的选题应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结果应有新的见解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工作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3.有关学位论文的审核,论文的水平评价,对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等,严格按照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2017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0817)硕士研究生课程及必修环节设置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负责单位 |
修读对象 |
学位 课程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1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全体硕士生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6 |
1 |
马克思主义 学院 |
全体硕士生 |
基础英语I |
4 |
64 |
1 |
外国语学院 |
全体学硕生 |
专业必修课 |
现代测试技术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 学硕生 |
化学反应工程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环境化工专业学硕生 |
功能高分子化学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高等有机化学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专业学硕生 |
高等分离工程 |
2 |
32 |
2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工程专业学硕生 |
高等无机化学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绿色化学与化工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环境化工专业学硕生 |
高等环境化学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化工专业学硕生 |
(选 修 课) 非 学 位 课 程 |
专业英语 |
1 |
16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新型农用化学品生产与应用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化工学科研究前沿 |
1 |
16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化工网络资源应用与开发 |
1 |
16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精细有机合成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 学硕生 |
水溶性高分子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化工系统工程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专业学硕生 |
催化原理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化工设备及设计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环境化工专业学硕生 |
(选 修 课) 非 学 位 课 程 |
胶体与界面化学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化学助剂原理与实践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有机硅化学及其应用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天然产物化学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专业学硕生 |
生物医用材料 |
2 |
32 |
1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纳米材料基础与应用 |
2 |
32 |
2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专业学硕生 |
高级生物化学 |
2 |
32 |
1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生物化工、应用化学、环境化工专业学硕生 |
应用生态工程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化工专业 学硕生 |
土壤污染与修复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水环境修复技术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等水处理技术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现代环境功能材料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固废处理及资源能源化技术 |
2 |
32 |
2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必 修 环 节 |
学术活动 |
2 |
|
2~3 |
化学化工 学院 |
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硕生 |
教学实践 |
1 |
|
社会实践 |
2 |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
1 |
|
补修 课程 |
高分子化学、 化工原理 |
不计学分 |
参照本科生课程设置 |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