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机化学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8日 11:39 来源: 阅读数:

 

 

Organic Chemistry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时:40

 分:2.5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30%

中文简介:

有机化学是一门与生命科学和生产生活密切相连的化学分支学科,是一门极具创造性的学科。有机化学以它特有的分离技术、快速的结构测定、有效的合成策略,已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动性和创造力的现代武器,是当代科学技术和人类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基础和动力。随着有机化学本身的发展及新的分析技术、物理方法以及生物学方法的不断涌现,人类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能、反应以及合成方面有更新的认识和研究手段,尤其是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对环境和能源的新要求,给有机化学提出新的课题和挑战。有机化学在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绿色化学、农药化学、药物化学、有机新材料化学、有机分析和计算化学等学科领域得到纵深发展。 因此,有机化学也就成为化学学科及相关学科如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农业科学等多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主要基础课。通过有机化学的学习,为学生以后学习有关专业基础、专业课、继续深造以及将来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奠定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二、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机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重要基础课之一。它的目的任务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科学新成就和新发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要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和规律。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归纳、类比等方法,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基础、专业课和为今后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科技开发打下良好的有机化学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把现代教育技术(课件、网络资源链接)与传统黑板板述相结合。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2、突出重点,把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和双边教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精讲多练,加强习题课教学,引导学生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把知识综合连贯起来。

4、信息跟踪,把动态的互联网信息(学海导航)与静态的教材知识相结合。

5、学以致用,把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科海拾贝)和后续课程相结合。

6、课后复习,把课后小结与课后练习相结合。

 

四、 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  

2

1.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

0.5

2.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掌握

0.5

3.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

掌握

0.5

4.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

掌握

0.5

重点与难点: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的杂化及其断裂方式。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的杂化及其断裂方式;了解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分类及有机化学中的酸碱概念;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二章    饱和烃

4

1. 烷烃

掌握

2

2. 环烷烃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 系统命名法,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自由基取代反应。环己烷取代物的优势构象。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烷烃系统命名法(IUPAC)与普通命名法;烷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自由基取代反应;环己烷的一元、二元取代物的优势构象。

了解单环、螺环、桥环烷烃的命名;环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重要化学反应。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三章    不饱和烃

6

1. 烯、炔 烃

掌握

4

2. 二烯烃

掌握

1.5

3. 萜类化合物

了解

0.5

 重点与难点: Z、E标记法,亲电加成反应(马氏加成、反马氏加成)和氧化反应,烯、炔烃的异同;共轭效应。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特别是Z、E标记法,以及亲电加成反应(马氏加成、反马氏加成)和氧化反应,烯、炔烃的异同。了解共轭二烯烃的1,2-加成、1,4-加成、Diels-Alder反应,萜类化合物的异戊二烯规律。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四章    芳香烃

4

1. 单环芳烃的结构和命名

掌握

1

2. 单环芳烃的性质

掌握

1.5

3. 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掌握

1

4. 非苯芳香烃及Hückel规则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 单环芳烃的结构和命名及其性质;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规律。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单环芳香烃的结构和命名,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苯环亲电取代的定位规律及应用。了解奈的结构和性质,非苯芳烃及休克尔规则。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五章    卤代烃

3

1. 卤代烃的结构和分类

了解

1

2.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掌握

1

3. 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活性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的反应。卤代烯烃和卤代芳烃的化学活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生成格氏试剂的反应以及格氏试剂在合成上的应用等。了解各种类型的卤代烃、卤代芳烃在化学活性上的差异。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六章    旋光异构

2

1. 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理解

0.5

2.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

掌握

1

3. 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

掌握

0.5

 重点与难点: 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手性、手性碳原子和手性分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及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比旋光度、手性分子、手性碳原子、对映体、非对映体、内消旋体、外消旋体等概念和Fischer投影式的写法,以及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方法。了解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旋光异构。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七章  醇、酚、醚

3

1.

掌握

1

2. 

掌握

1

3.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 醇和酚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掌握醇、酚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了解醇、酚、醚各主要化合物的实际应用。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八章   醛、酮、醌

4

1. 醛和酮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掌握

3

2. 醌的结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理解

1

 重点与难点: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及其反应活性、α-氢的反应、氧化及还原反应,醛、酮化学反应的异同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和化学性质,特别是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α-氢的反应、氧化及还原反应,并注意醛、酮化学反应的异同点。了解醌的分类、命名和化学性质。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九章    羧酸和取代酸

4

1. 羧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

2

2.羧酸衍生物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 羧酸、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羧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羧酸、羧酸衍生物的结构,羧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了解几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4

1. 胺的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

2

2. 酰胺的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

1.5

3.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 胺和酰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重氮盐制备及应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胺和酰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和酰胺的化学性质,特别是重氮盐转化为酚类、苯甲腈等的反应和Hoffmann反应的应用。了解氨基甲酸酯类物质、偶氮化合物、重氮盐、季铵类物质的命名,以及硝基化合物的性质。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2

1. 杂环化合物

掌握

1.5

2. 生物碱概述极其一般性质

了解

0.5

重点与难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吡咯、吡啶的化学性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以及五员单杂环化合物吡咯,六员单杂环吡啶的化学性质。了解一些重要的、常见的杂环衍生物和生物碱。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2

1. 单糖

掌握

1

2. 二糖

理解

0.5

3. 多糖

理解

0.5

重点与难点: 单糖的结构、变旋现象和单糖的化学性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单糖的结构、变旋现象和单糖的化学性质。了解二糖和多糖的结构。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40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2

第二章  饱和烃

4

第三章  不饱和烃

6

第四章  芳香烃

4

第五章  卤代烃

3

第六章  旋光异构

2

第七章  醇、酚、醚

3

第八章  醛、酮、醌

4

第九章  羧酸和取代酸

4

第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4

第十二章  杂环化合物及生物碱

2

第十三章  碳水化合物

2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推荐教材

1】宋光泉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新编有机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陈睿、宋光泉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五”规划教材《新编有机化学解题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教学参考资源

1】谷文祥主编. 有机化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宋光泉主编.通用化学实验技术[M].(上下册).广东:广东高教出版社, 2007(第二版)

3】刘湘,汪秋安编著.天然产物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佘远斌等译. 有机化学学习题精解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叶孟兆主编. 有机化学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6】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编. 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答与解题示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7古练权,马林主编.生物有机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1998

8】肖畴阡,宋光泉主编. 有机化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9】课程网址:

《大学基础化学网络课程群》http://zy.zhku.edu.cn/wlkcq/index.htm

《有机化学》精品课程http://zy.zhku.edu.cn/yjhx/index.htm

《无机及分析化学》网络课程http://zy.zhku.edu.cn/wjfxhx/index.htm

10课程评测网址:

http://120.24.97.242:10040/plugins/selftest/PC/Default/Index.aspx

手机端二维码

         

大纲修订人:  丁姣                       修订日期:2018-03-18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应化专业教学大纲

校园风光